单家集夜话:民族团结的红色佳话|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发布时间:2023-08-15 17:01:12 作者:151amjs澳金沙门
一九三五年毛主席率领红军转战宁夏,留下了“单家集夜话”的红色佳话。一九三六年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在宁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6月10日在宁夏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单家集夜话”复原场景。(图片来源:西吉县三军会师纪念馆)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参观红军会师纪念园、纪念馆。在纪念馆的“红军教会了西吉人做粉条”油画和“单家集夜话”复原场景前,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深情凝视。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再次提到了“单家集夜话”这一红色佳话。
1935年至1936年间,红军长征曾三次经过西吉县兴隆镇的回族聚居村——单家集,在这里留下了不少红色足迹和革命故事,“单家集夜话”就是其中之一。
1935年8月15日,为策应主力红军北上,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的率领下第一次来到单家集。当时,出现在部队官兵眼前的是“躲红军”的情景——老百姓常年受国民党军队和土匪迫害,一听说有军队要来,也不知红军是什么队伍,都跑的跑、藏的藏,家家关门闭户,街道冷冷清清。
“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为争取群众的理解和信任,红二十五军对全军指战员进行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吴焕先还宣布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强调对群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要充分尊重。
休整期间,红军战士不仅把驻地院子和街头巷尾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帮助老百姓挑水、扫院,军医们也给群众送药治病。红二十五军用行动消除了老百姓的疑虑,他们渐渐打开了自家大门,称赞红军是“仁义之师”。
军长程子华送给兴隆镇南大寺一面锦旗,上书“回汉兄弟亲如一家”,同时还送去6只大肥羊、6个银元宝,表达了红军与回族群众心心相连、精诚团结的深情厚谊。
“红军又来了!”1935年10月5日,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共领导人率中央红军进入单家集,受到了当地群众夹道欢迎。在1942年出版、丁玲主编的《红军长征记》中,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夹道群众笑嘻嘻地提壶送水,迎面而来,向我们慰问说‘同志们,今日走哪里来,辛苦了,喝开水’‘你们是帮助穷汉谋利益的,喝点开水不要钱’。”
从“躲红军”到“迎红军”的转变,正是民心所向的最好见证。“这样的队伍得民心,将来要得天下呢!”在单家集,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进入单家集后,毛泽东顾不上行军劳累,就去参观了陕义堂清真寺。在一个土炕上,毛泽东盘腿而坐,一边喝着盖碗茶,一边向清真寺阿訇马德海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马德海则翻开《古兰经》,向毛泽东介绍穆斯林群众的宗教信仰,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屋内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留下了“单家集夜话”的美谈。
第二天一早,毛泽东就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当时,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截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合,在六盘山一带设置重兵,形势相当严峻。毛泽东分析敌情,下令从青石嘴一带进行突围,战斗很快即告大捷。在六盘山上,毛泽东回顾红军纵横十余省、长驱几万里的艰难历程,展望革命前景,感慨万千:“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这首《长征谣》就是《清平乐·六盘山》一词的雏形。
1936年9月,红军三过单家集。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西征途中的西方野战军一部抵达兴隆镇一带,在单家集驻扎了40多天。这次,红军协助当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静宁县委员会,选举产生了静宁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农民协会,成立了西吉县第一个红色政权——单家集回民自治政府。
红军三过单家集,不仅宣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密切了党与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传播了革命火种,还为当地百姓带去了生产技术,促进了经济发展。80多年过去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变,人民对党的感恩之情永在心间。
红二十五军驻扎单家集时,有些伤员借住在老百姓家里养伤。这些红军战士大多是南方人,看到当地盛产马铃薯,但老百姓只能通过蒸、煮等简单的办法食用,就手把手地教当地群众制作粉条。老百姓亲切地称这种粉条为“红军粉”。
如今,当地传承、改良红军传授的粉条制作技术,大力发展粉丝、粉条、淀粉加工“三粉产业”。老百姓都说,“红军粉”不仅是几代人的口粮,更是致富的支柱产业。
单家集所在的宁夏南部山区,曾经缺水严重、生态恶劣,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称为“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如今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帮扶下,这里已经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了全面小康,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
今天的单家集,不仅发展壮大了“红军粉”产业,还搞起了牛羊屠宰加工、草畜养殖、运输、餐饮等产业,成为宁夏南部山区有名的富裕村。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单家集也因此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农村精神文明示范点”“全国文明村镇”等。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拜福贵老人作为寺管会成员,坚持24年当义务讲解员,直到2017年离世。他绘声绘色地为到访人员讲述红军长征故事、党的民族政策,讲述单家集民族团结故事。每次讲到“单家集夜话”时,老人总是神采飞扬。
在将台堡三军会师纪念馆内,“回汉兄弟亲如一家”锦旗引人注目。它是民族团结的明证,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成果,提醒人们不忘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携手走好新时代新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