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大户人家”的起居注|踏沙行之①
发布时间:2023-11-06 10:28:14 作者:151amjs澳金沙门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地方,像纽扣,迎送着一个个民族的来往,连缀起一个个朝代的兴亡。虽历经风霜云雪,走进它,仍然有浓得化不开的意难平,拔不动脚,喘不过气。我们特别邀请到资深媒体人李泓冰开辟专栏,记录她的人文史地行走,把数个世纪的民族交往,百炼钢化绕指柔。拟词牌古义,栏目取名“踏沙行”,但愿踏遍历史的回响,吹尽黄沙始见金吧!
这一段段各民族奔突往来、生息舞蹈的大历史,是山西最鲜明的背景色,也是山西众多国宝的来源。
”记不清是第几次入晋了。这次是在一个盛夏,专来访古。
晋地,龙兴虎啸,胡汉撕扯。第一站去的太原晋祠,就凛然把宋辽金合抱于怀,历史的辉煌和血腥,在这里粘稠得简直沾脚。
晋,绝对是中华民族史上有故事的“大户”
▲山西人文地图。(图片来源:学习强国)
“六亿神州尽舜尧”,尧就是山西临汾人氏,要看帝尧都城,可以去陶寺遗址瞭上一瞭。“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地下看陕,地上看晋”,这团历史线头,缠缠绕绕了太多浩荡故事,让来山西的旅人不忍、不舍挪步。“大户人家”的门楣渐渐蒙尘,仿佛从前目炫的五色,唯余一“黑”;从前杂陈的五味,唯余一“酸”。一切似乎是从“改名”始。晋,叫了三千年,结果元朝很偷懒地设了个“山西河东道”,太行山以西的此地,像被抽了魂灵儿,开始黯然了,守着宝贝忍饥挨饿。“宝贝”委实太多。创造它们的,是历史上熙来攘往的北地各民族,他们灵动多姿、活力四射,有鲜见的生命的原始激情、超越性别的洒脱和飞扬恣肆。当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春秋时期各国示意图。(图片来源:地球知识局)
差不多从西汉末起,延自东汉,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羌、鲜卑等逐步内迁入晋,由弱而强。到了东汉中期,晋地淹然多姿,多民族聚居于此。匈奴酋长刘渊起兵,建了北地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都城平阳(临汾尧都区),这位原是冒顿单于的子孙,儿子刘聪建了国,偏要叫“汉”——都是姓刘嘛,倒也有道理,刘聪祖上是汉高祖刘邦的女婿,这算是替老丈人张目,顺便灭了西晋,惊堂木拍出了“五胡十六国”的割据演义。山西境域内,除了匈奴人刘聪建的汉,羯人石勒建立的后赵,鲜卑人慕容氏建立的前燕、西燕、后燕,氐人苻坚的前秦、姚苌的后秦,匈奴赫连勃勃的夏……直到鲜卑人建立的北魏,从山西统一了黄河流域,方终结了一百多年的四分五裂。之后,还有宋、辽、金在晋地反复不断的拉大锯扯大锯……
▲山西地理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地球知识局)
这一段段各民族奔突往来、生息舞蹈的大历史,是山西最鲜明的背景色,也是山西众多国宝的来源。
晋祠,深藏山西根与魂
山西访古,不妨从太原始,从太原市西南县悬瓮山麓晋水之滨的晋祠始。它是晋地这个“大户人家”的一部起居注。
盛夏的雨,倏忽而来,很豪放地敲击着伞面,啪啪啪,像无数次惊堂木,唤来曾在此地穿梭招摇的帝王将相,有一个鲜明特色:巾帼从来不让须眉——隋炀帝、唐太宗、周世宗、宋太宗,一众大佬都曾封“晋王”;而北魏冯太后、唐代武则天、大辽萧太后等嚣张大女主,也在此筹谋过社稷……
▲“晋祠胜境”牌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晋祠啊,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因为不知哪一步,就踩过李世民、王安石、寇准们留下的光影与尘土。唐代开国君主李渊,就是在晋祠祈雨时,起意造反,夺了天下的。李渊的娘是鲜卑族的独孤氏,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也是鲜卑人,可以说,唐代帝王的血统,本就是汉胡杂糅的。晋祠的夜里会很热闹,太多朝代、太多民族的风流人物在此晤对或是怨怼。
▲晋祠三宝之二的圣母殿、鱼沼飞梁,另外一宝是金代的献殿。(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宋的武将在金人台冲着辽人无奈怒吼;金代的祭品余香还缭绕于通透的献殿;巍峨且曼妙的圣母殿,让礼仪文化与木质建筑都灿烂到极致的北宋,留下惊鸿一瞥的翩然衣袂;低眉浅笑的佛首,来自北魏开凿的天龙山石窟,身首异处的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惊心动魄;敦煌壁画中出现过的十字形桥梁,飞身来此;南北朝时期的鱼沼飞梁,让梁思成赞叹“洵为可贵”。这边厢,有晋之先祖唐叔虞和关羽比邻而“居”的无厘头;那边厢,则是女皇武氏雅好文治的“另一面”:由她主持作序、30多位唐高僧翻译、宋之问协办的“花严经”石碑群,被搬来晋祠,160多通森然而立的唐碑,就这样赤条条无遮无拦蓦然出现——这要是搁在上海,指不定怎么小心呵护呢——让人感觉晋地真是豪横。
▲晋祠三绝之一的侍女像(部分),另外二绝是难老泉、周柏。(图片来源:晋祠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晋祠流量担当李世民,挥毫时刚刚冤杀了大臣
李世民,是晋祠中的流量担当,留下了一块煌煌赫赫的《晋祠之铭并序碑》。
站在唐叔祠山门之左侧的唐碑亭,注目这块唐碑,揣摹笔意,遥想当年这位远征高丽归来的大唐帝王,是很有穿越感的。毕竟是大唐留下的手泽啊,就这么近在咫尺,仿佛与那位拉风的帝王呼吸相闻,甚至能听到他最隐秘的心事和不愿人知的糗事……
▲《晋祠之铭并序碑》,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就为看这通碑,就值得去一次晋祠!李世民仿佛一时兴起,写下骈四俪六的千字铭文,留下飞白的淋漓墨迹绚烂于石。仔细辨认,书法文气,均称浩然,诸如“举风电之长驱,笼天地而遐捲。一戎大定,六合为家”。然而,一戎并未大定,征高丽,是隋唐帝王的共同之痛。当过晋王的杨广三征高丽铩羽而归,李世民也没能打下来。天太冷,打不动了。罢兵归来,路过他爹和他的龙兴之地太原,歇了歇脚,舞文弄墨,其间把他的表叔、死了快十年的杨广,又扯出来痛骂了几句,“纲纪崩沦,四海腾波,三光戢曜”,当然立碑主要是为了光大自己的丰功伟绩,“竭丽水之金,勒芳猷于不朽;尽荆山之玉,镌美德于无穷”。其实,挥毫时他的心情并不好。就在写碑的三个月前,他刚干了一件和表叔隋炀帝所为差不多的恶心事:听信诸遂良谗言,冤杀了大唐丞相级官员刘洎——唐太宗征高丽,命他辅佐太子监国,形同丞相。刘洎有点二,喜欢批评皇帝和太子,太宗有纳谏的贤名,他就越发放肆。玄武门事变后,唐太宗大宴群臣,兴之所至,写起飞白书,大臣都围着争抢御笔,刘洎怕抢不着,站到御座上去,从太宗背后伸手,刷一下就抢到了。这胆子委实忒大了,被群臣弹劾“擅登御床”,理应处死。当时志得意满的太宗一笑了之,没有追究。这顿死罪,应在了贞观十九年。刘洎听说远征归来的太宗病了,哭着说“令人忧惧”啊,结果,褚遂良和唐太宗咬耳朵诬奏,说刘洎想依循伊尹、霍光故事,辅佐年幼的太子——刚刚遭遇远征失败这一平生大耻,李世民很玻璃心:这等于诅咒啊!当然不能忍,天子一怒赐其自尽。死前,刘洎索要纸笔想为自己剖白鸣冤,监刑诸员不许,就这么一命呜乎。其实,李世民对谏臣是既爱又恨的。杀刘洎的两年前,他就一气之下,把“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的话扔在脑后,让人把“镜子”魏征的墓给捣毁了,还毁了原定的公主与魏家儿子的婚约。东征失败,颓然过晋,他又摔碎了另一面“镜子”刘洎。纠结的李世民,想起了那个倔倔的乡巴佬,“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赶紧又把人家的墓给修复了。离开晋祠,又三年,太宗崩。刘洎的平冤,是在太宗的才人兼儿媳的武则天手上完成的。
▲《大方广佛花严石经》石碑,是首尾完整的八十卷《大方广佛花严经》方柱型石刻群,镌刻于武周称帝晚期(约700-704),武则天作序,原藏于古城晋阳西一公里风峪沟风洞之内,1940年移入晋祠保存,现奉圣寺碑廊陈列展出135通《花严石经》。(图片来源:晋祠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在晋祠,与太宗笔墨隔不多远,是这位儿媳主持作序的“花严经”石碑群。我们仿佛能看到,这一翁一媳,站在各自树起的碑前遥相对望,唐风唐雨,所谓贞观,从我们眼前呼啸而过,端的是百感交集。这些烟霞,这些人杰,都在这株三千岁周柏的注视和荫蔽之下。
▲晋祠周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株老树,在风雨中,漫不经心地摇着窸窸窣窣的碎叶,就像无数阅尽沧桑的眼睛,看遍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