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寻找大盘鸡、小白杨、手风琴的“故乡”——宝藏塔城
发布时间:2023-11-28 16:48:09 作者:151amjs澳金沙门
这里
是新疆最早有古人类活动的地方
是《江格尔》史诗中
英雄们为之奋斗的美好家园
是土尔扈特部东归的安居之所
更是各民族安居乐业
交往交流交融的乐土
▲塔城市的手风琴文化源远流长,是该市独特的文化名片。(图片来源:油画中的塔城微信公众号)
▲塔尔巴哈台山顶的“九曲十八弯”。(图片来源:塔城地区融媒微信公众号)
这里,是塔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北,像雄鸡高翘起的尾羽,焕发着别样的光彩。今天,跟随“道中华边疆行活动”,遇见塔城,了解油画塔城、文化净土、康养天堂。
▲新疆地形概览图。(图片来源:地道风物 制图/Paprika)
山水之间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总面积10.5万平方公里,横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及西部山区。虽然,地处亚洲大陆腹地、被当地人称为“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却不是一片荒凉。山区夏日林密水激、冬日白雪皑皑,浅山丘陵牧草茂密、矿藏富饶,平原、谷底光热充沛、物产丰盛,沙漠、绿洲雄浑壮观、相依相伴。
▲安集海大峡谷。(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塔城库鲁斯台草原湿地。(图片来源:裕民零距离微信公众号)
塔城地区多山。塔尔巴哈台山在塔城市北面,是塔城名字的由来。塔尔巴哈台的蒙古语意思是“旱獭出没的地方”。乾隆皇帝赐名“塔尔巴哈台绥靖城”。因城的名字较长,民间简称塔城,久而久之,得到官方认可,民国二年,官方正式使用“塔城”作为城市名称。
▲塔城地区天山牧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雄伟静穆的天山在塔城地区南面。全长91公里的独库公路乌苏段穿越深川峡谷,是独库公路最为险峻的路段,也是纵观天山脊梁的最美景观大道。“天瀑”从海拔3390米的哈希勒根达坂倾泻而下,被称为“新疆九寨沟”的乌兰萨德克湖镶嵌在天山雪峰之间,巴音沟里绿树与青草铺陈、牛羊与炊烟点缀、雪山与白云共舞。“一日四季”“移步换景”,森林、草原、雪山、峡谷、湖泊、泥火山、沙漠、胡杨林,组合成“天山画廊”的独特气质。
▲独库公路线路及沿线主要景观分布图。(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哈希勒根达坂。(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天瀑。(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山给塔城地区带来了水。夏日冰川积雪消融,泉水汇集成一条条溪流,滋润着草原牧场、绿洲平原。5条河流穿越塔城市,将城市分割开来,但它们又不断交汇、溶合,弯弯曲曲地滋养着城市、贯通着城市。泉水流动的叮咚声,绿树被风吹过的沙沙声,人们在河畔、桥头的亲切谈笑声,共同奏出天籁的合音,悦耳动听。所以,塔城市又被称为“五弦之都”“万泉之城”。冬日里,野生天鹅飞来额敏县的额敏河上越冬。它们振翅欢舞,把这里作为自己冬天的家。
▲额敏滨河公园里,野生天鹅在雪地中翩翩起舞。(图片来源:塔城地区融媒微信公众号)
风情如画
塔城地区北面的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阻挡了北方强冷空气的入侵,山谷间气候凉爽、水草茂盛、土地肥沃,是十分理想的春秋牧场。再加上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这里也是冬夏牧场转场必经的天然牧道。5万年前,这里已经有人类活动,是新疆最早有古人类活动的地方。战国、秦汉时期,已有牧民在此游牧。唐朝时期由北庭都护府管辖。清朝乾隆年间,这里设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
▲塔城地区行政区划图。(图片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官网)
现在,塔城地区有塔城市、乌苏市、沙湾市、额敏县、裕民县、托里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7个县(市)。
“大草原上有一个叫宝木巴的地方,
四季如春没有贫穷也没有死亡。”宝木巴,是英雄史诗《江格尔》中描绘的乐土。今天,塔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们把自己脚下的土地称为“宝木巴”。千百年来,在马头琴的伴奏下,江格尔齐们吟唱着《江格尔》,讲述着英雄与邪恶势力顽强斗争、保卫家乡和人民,建设和平、自由、和谐家园的故事,激励着这片土地的儿女们不畏艰辛,追求美好生活。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江格尔宫。(赛力克·朱马汗 摄)
美好生活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育。虽然地处边陲,但塔城地区是近代新疆乃至西北地区最早开设女子学校提倡男女平等、最早开展职业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的地方。1906年,托里县开起了新式学堂,开展语言教学,还有数学、物理、化学、地理、会计等课程。1924年,古兰丹姆·哈比甫阿丽娜在塔城,创办了古兰丹姆亚学校,成为新疆第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学校教授文化课程,还教授绣花、缝纫和编织等技术。1934年,新疆省教育厅把古兰丹姆亚学校改为公立,更名为“塔城区立第一女子学校”,由古兰丹姆·哈比甫阿丽娜继续担任校长。美好生活不可缺少的环节,还有食物。
▲大盘鸡。(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沙湾是大盘鸡的故乡。(图片来源:地道风物 制图/孙璐)
塔城地区沙湾市是大盘鸡的故乡。据传,民国时期,四川厨师躲避战乱来到沙湾,在当地的辣子炒鸡中加入宽面,并以大盘盛放,于是得名“大盘鸡”。地道的大盘鸡,选用地道的当地食材,西戈壁镇的土鸡、博尔通古乡的土豆、安集海的辣椒以及乌兰乌苏镇的大葱,一样都不能少。后来随着货车司机、游客的到来,好吃的大盘鸡顺着公路开始旅行,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还有烤羊肉串、风干牛肉、巴哈力面包、“黑眼睛”糕点、包尔萨克等美食,再搭配上乌苏啤酒,美味在唇齿间回荡,留下满满的幸福味道。
▲包尔萨克和奶茶。(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美好生活不可缺少的环节,还有音乐。都说新疆人能歌善舞。在塔城,就连广场舞都别样不同。塔城广场舞的独特之处在于,本土优秀乐手现场用手风琴伴奏。16世纪中期,在俄罗斯经商的中国人将手风琴带到了这里。而今,塔城生活着许多手风琴演奏家和爱好者,每逢重大节日、朋友聚会,人们拉起手风琴,尽情载歌载舞。许多学校,都设有手风琴课程。因此,塔城市也被称为“手风琴之城”。
▲手风琴乐队现场伴奏。(图片来源:塔城地区融媒微信公众号)
塔城的广场舞,跳得自由自在,人们穿着民族服装,跳着俄罗斯族舞蹈、哈萨克族舞蹈、达斡尔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近年来兴起的麦西来甫更是将维吾尔族歌舞与哈萨克族的“黑走马”舞,俄罗斯族的踢踏舞,锡伯族、达斡尔族的贝伦舞相融合,舞姿随乐曲而变换,争奇斗艳又自得其乐。塔城的舞跳出了各民族的欢歌。
▲塔城的广场舞别样热闹。(图片来源:塔城地区融媒微信公众号)
石榴花开
“您是哪个民族?”
“中华民族!”塔城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1764年,一支4000人的锡伯族军队,从沈阳出发,万里戍边,来到伊犁。塔尔巴哈台绥靖城建立后,调遣戍边的达斡尔族、锡伯族官兵移屯塔城。1771年,土尔扈特部东归。乾隆皇帝十分高兴,在承德避暑山庄召见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册封他为“卓哩克图汗”(蒙语“英勇汗”),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众,让他们安居乐业。其中,有三旗被安置到今天的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
▲和布克赛尔县东归广场。(图片来源:塔城日报)
1876年,左宗棠抬棺出征,他的大军开到哪里,就将柳树插到哪里。现在,塔城市内柳林比比皆是,库鲁斯台草原腹地还生长着万亩柳林,据说都是随左宗棠西征的兵士及后裔为纪念左公所栽,又称“左公柳”,成为塔城人民经久传唱的佳话。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共同守卫边疆、建设边疆的故事仍在延续。
▲小白杨哨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62年,塔城地区裕民县塔斯提哨所在巴尔鲁克山脚下建站,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华儿女,在这里守护着祖国的边疆。1982年,战士陈福森从家乡带来小白杨树苗栽在了营房边,与战士们一起扎根边疆、保卫祖国。这个故事被写成军旅歌曲《小白杨》,流传至祖国大江南北,塔斯提哨所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白杨哨所”。后来,小白杨哨所迁移,原来的哨所被布置成了展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3年,现在的小白杨哨所所在地,获批建立白杨市。如今,塔城地区生活着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29个民族、110.87万人,各族群众共居一座城、共吃一桌饭、共建一个家、共爱一个国。塔城地区有1.1万户家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组成。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由七八个民族组成的现象,也不稀奇。塔城地区有互嵌式行政村622个、社区107个、小区676个、市场17个,各民族群众融居比例达到100%。塔城地区处处开满民族团结之花。
▲哈尔墩社区“邻里节·百家宴”活动。(图片来源:塔城市零距离微信公众号)
▲2023年10月1日,沙勒克江·依明小院中的升旗仪式。(图片来源:塔城市零距离微信公众号)
塔城市哈尔墩社区是一个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先后两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哈尔墩是塔城市典型的民族互嵌型社区,生活着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4个民族。生活在这个社区,不论哪个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每逢重大节日,都会举办“邻里节·百家宴”活动,各民族特色美食摆成“流水席”,各族居民同吃一桌饭、同唱一首歌。居民沙勒克江·依明从2009年10月1日起,每逢佳节,都在自家小院中升国旗,附近的各族居民、学生也会自发过来参加升旗、欢庆节日。
▲吾哈斯·苏来曼为牧民看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供图)
在裕民县,40多年来,哈萨克族医生吾哈斯·苏来曼,深入草原牧区送医送药,足迹踏遍裕民县的所有农牧区,先后巡诊近9万人次,拯救危重病人9000多人次,接生婴儿2800余人次,挽救了180余名婴儿的生命,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白衣战士”“牧民健康守护者”。由汉、哈萨克、维吾尔等13个民族、300余人组成的“爱心妈妈”协会,15年来扶弱帮困解民忧,帮助贫困家庭和学生达数百人、为抗灾捐款10余次、举办慈善和爱心宣传活动223场次,像蒲公英一样播撒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
▲和谐巷。(图片来源:塔城日报)
在乌苏,墩买里村是维吾尔族群众居住比较集中的自然村,2010年,在驻市某部队的大力支持下,建成1440米的“葡萄长廊”,种植优质葡萄。“葡萄长廊”连接着村里的三条巷道,分别叫“感恩”“和谐”“天山”。如今,墩买里村成为了生态农业观光村。而这里提到的“塔城”是蒙古语和汉语“合成”的名字、“裕民”是汉语、“哈尔墩”是维吾尔语、“乌苏”是蒙古语,各族语言地名成为塔城地区的民族交融历史的记录者与见证者。
▲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古丽孜亚在托里县民族团结大院宣讲。(图片来源:新疆新闻网)
漫步在塔城地区的大街小巷、草场田园,各民族亲如一家的场景随处可见,无一不展现一颗中国心;生活在塔城地区的男女老少,无一不怀有一颗“中华民族”的心。
目前,全区共有获国家、自治区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59个、模范个人111人(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7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40个,塔城市、乌苏市、额敏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
丝路新篇
塔城地区边境线长540.6公里,约占新疆陆地国界线的十分之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
塔城是草原丝路通往中亚的重要一站,见证了丝路上的商贸互惠、文化交融互鉴与共荣共生。塔城巴克图口岸,位于塔城市西南部,与哈萨克斯坦的巴克特口岸隔界相望,距离仅为800米。沙俄时代,塔城是哈萨克斯坦到乌鲁木齐的国际通道上的必经之地。1764年,中俄民间贸易兴起,我国的茶叶、丝绸由此转运国外,“从谢米至塔城驼铃络绎不绝,蹄轮交错于道”。苏联建立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塔城成为我国最早受到十月革命影响的城市。1931年,土西铁路(土库曼斯坦—西伯利亚)贯通,巴克图口岸成为中苏贸易的第一大口岸。新式农机具、汽车、种畜和现代文化教育传入,塔城成为全疆最具有现代气息和文化教育成就的地区。1994年3月,巴克图口岸被国家批准为一类口岸。
▲巴克图口岸。(贺振平、侯兴峰 摄)
2013年9月,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巴克图口岸开通全国首个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农产品通关时间从以前的3天缩短至3小时。2020年12月,国务院批复设立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塔城成为西北地区首个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塔城成为“一带一路”向西开放、联通中亚的重要窗口,被誉为“准噶尔门户”“中亚商贸走廊”。如今,阵阵驼铃声已一去不复返,但繁忙的重型货车的轰鸣声却不绝于耳。
▲巴克图口岸排队出关的货车。(贺振平、侯兴峰 摄)
今天的塔城,在青山绿水间打造和谐宜居家园、在悠久历史中绘制美好生活画卷、在各族人民心里种出团结之花、在开放口岸续写“一带一路”新篇。塔城地区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不断擦亮塔城民族团结“金字招牌”。
▲塔城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携手共筑美好生活。
生活在祖国边陲的塔城人民用自己的日常生活实践,生动印证中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之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共同开发、建设、保卫祖国疆域的过程中,形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