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万身价的这部书为什么被称为北宋“公务员考试”用书、读书人的“新华字典”?
发布时间:2024-03-18 09:24:43 作者:151amjs澳金沙门
在收藏界,素有“一叶宋版一两金”的说法。不要怀疑,宋版书就是这么值钱!由于质量上佳而存世稀少,宋版书在古籍中至为珍贵。一部名为《礼部韵略》的宋代古籍曾在拍卖市场创下2600万的天价纪录。这部古籍有何来历?它为何如此珍贵?
▲北宋刊本《礼部韵略》书影,现藏于南京图书馆。
宋人学习诗赋的必备工具书公元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一夜之间黄袍加身,建立赵宋王朝。同时,他深忧手下大将效仿,开始大力削弱兵权,广开科举之路,为宋朝制定了“祟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有宋一代,读书人颇受优待。宋代统治者不仅“誓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而且对科举落榜生也有“终极关怀”。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一“进士特奏”记载,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年)三月,“诏礼部阅贡士十五举以上曾经终场者,具名以闻……各赐本科出身。”意思是说,朝廷对屡次以举人身份参加礼部省试或者诸科考了15次以上均落榜的考生施以“人性关怀”,赐“进士出身”,时人称为“老榜”。
▲南京江南贡院雪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宋初科考,不但试经,也试诗赋。考生在科场写诗作赋,需牢记字韵和避讳,因而催生了韵书的纂修。景德四年(1007年)十一月,崇文院上校定《切韵》五卷,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改为《大宋重修广韵》。景祐四年(1037年),太常博士宋祁、郑戬等修纂《集韵》。丁度、贾昌朝等又纂修了《集韵》的《韵略》,因科举考试由礼部主管,且“韵略”直接为礼部科试之用,故称之为《礼部韵略》。
▲北宋刻本《切韵》残纸。现藏于柏林普鲁士学士院。(图片来源:刘元堂.宋代版刻书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
近体诗词讲究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对仗、押韵等都有相应的规范,尤重押韵,所谓“无韵不成诗”。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和生命力的重要手法。宋人常使用官方颁布之韵书作为工具书,《礼部韵略》便是其中非常流行的一本,相当于宋人的“新华字典”。王肯堂《郁冈斋笔麈》载:“《礼部韵略》,宋人业举习诗赋者无不人置一编,犹今之四书五经焉。”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千年古籍在江西重现2012年,国家图书馆古籍鉴定专家一行数人,应邀至江西南昌,为一位藏家鉴定古书。据藏家称,此书是北宋刻本《礼部韵略》。藏家偶然在早市地摊上发现一本破旧的古书,觉得不似赝品,就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之后,藏家遍请古籍领域专家鉴定此书。在南昌,与会的权威专家仔细观摩了书籍的表里:书叶已散,卷首几叶皱褶严重,纸质较粗,横向罗纹宽粗;刀法古拙,字体古朴,墨乌黑不莹,每半叶十行,行大小字数不等,左右双边,版口狭窄,无藏书印鉴。
▲北宋刻本《礼部韵略》书叶,现藏于南京图书馆。
此书纸本五册,每册尺寸为21.5×13.5cm,皮纸印造,未捣碎的黄色桑或楮树外皮依稀可见。宋代,尤其是南宋刻书用纸多为皮纸,但纸张纤维一般较细碎,纸面残存的未捣碎外皮很少。故从印纸上看,可能刊印在南宋之前。
▲黄色桑纸纹理特写。(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该书的版口极其狭窄,且不甚规范,呈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相较于南宋刻本之版口较宽、镌刻规范,可能反映了雕版印书初兴时期的不成熟,意味着此书可能开版较早。从版口、刀法、字体、墨色等因素考量,此书不是宋代初刻官版。事实上,北宋官刻之书,校勘精审、书品上乘,刻印亦相当考究。此《礼部韵略》应为民间坊肆翻刻,因工具书需求旺盛、有逐利空间所致。据史籍所载,自熙宁四年(1071年)起,宋廷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变革,导致科举制度随之变化,《礼部韵略》也遭遇了废置—启用—再废置的过程。靖康元年(1126年)虽恢复了诗赋科考,但翌年金人便攻破汴梁,北宋灭亡。《礼部韵略》自其成书时起,先后行用不到三十年,这就为后世专家学者考察此书的版刻,锚定了可资稽考的时间范围。考察避讳用字可以有效判定宋版书的刊刻年代。避讳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或现象兴起于周朝,至宋尤盛。宋朝洪迈《容斋三笔》载:“本朝尚文之习大盛……庙讳遂有五十字者,举场试卷,小涉疑似,士人辄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宋代参加科考的士子必须牢记避讳字,一旦在文章中出现,则注定科甲无望,可见避讳之严。《礼部韵略》是宋代科举工具书,事关士子前程,故该系韵书均对御讳、嫌名之字是否回避、是否可押反复讨论,唯恐失误。科场文字绝不允许冲犯当朝历代御讳。此版《礼部韵略》虽为坊肆翻刻,但对该讳之字亦不敢放松。考证该韵书的刊刻时间,讳字应是可靠的内证。通过对这部《礼部韵略》中避讳字的研究,发现其避讳至宋英宗而止,说明该本翻刻之时,正是英宗在位,即公元1064年至1067年。再根据此书避濮王赵允让讳、不避宋神宗御讳,结合年代查考,此《礼部韵略》确切的翻刻时间应是北宋英宗治平三年,即公元1066年。有趣的是,与宋朝对峙的金朝的科举也以词赋取士,其考试官韵也是《礼部韵略》。金代科举,从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年)算起,到金哀宗正大七年(1230年)时止,历时106年,词赋一直是金代科举的主导科目。学界称金代的考试官韵为“北《礼部韵略》”。与宋代的“南《礼部韵略》”相比,北《礼部韵略》在韵部、反切、小韵、韵字的排列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但南北《礼部韵略》的声韵结构并无差别,都属《切韵》音系。
公元1234年,金亡。北《礼部韵略》幸存,后被元朝继续用作考试用书。南北《礼部韵略》的发展与流转,见证了各民族广泛深入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
天价竞拍凸显珍稀2013年12月4日,这部发现于江西的北宋刻本《礼部韵略》(四卷五册全)经专业修复后亮相北京匡时秋拍。以600万元起拍,最终以惊人的2600万元天价落槌,含佣金成交价为2990万元。入藏南京图书馆。
▲北京匡时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重量级拍品北宋刻本《礼部韵略》。
众所周知,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和经济空前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文物和古籍流传至今,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四部诸书中,现存的北宋刻本寥若晨星。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介绍,目前除佛教典籍,传世的北宋刻本只有20部左右,这部《礼部韵略》为海内外现存《礼部韵略》最早和最完整的刻本,亦为孤本,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清明上河图》卷(局部),北宋张择端作,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图片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网站)
北宋刻本《礼部韵略》揭晓了两宋诗赋官韵的源头,它在厘清《礼部韵略》在宋代渐次增补的脉络、研究北宋诗赋的韵律,乃至当时科举制度的特点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学者将此《礼部韵略》评为“二百年来古籍界最大发现”,其分量不言而喻。2020年,南京图书馆藏北宋刻本《礼部韵略》进入《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堪称南京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北宋刻本《礼部韵略》,历经千年沧桑,孤本重见天日。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它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载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