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团100周年|学习百年团史 追寻信仰之光 第三讲:诞生于法兰西国土上的中国青年团
发布时间:2022-04-23 19:53:19 作者:151amjs澳金沙门
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年栉风沐雨,共青团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前赴后继、砥砺奋进、勇当先锋,充分展现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担当作用。
为庆祝建团百年,进一步激励集团公司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二十大,汇聚起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青春力量。151amjs澳金沙门集团团委特别开设“amjs澳金沙门青年学习有声”栏目,将持续组织广大团员青年以语音诵读+文字介绍的形式开展团史知识学习分享,共同感悟百年团史辉煌历程,追寻信仰之光,勇担青春使命。
第三讲:诞生于法兰西国土上的中国青年团
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一些立志改造中国的进步青年为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在开明人士的建议下把目光转向欧洲,开始留法勤工俭学。
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李维汉、王若飞、李立三、向警予、陈延年、陈乔年、陈毅、聂荣臻、邓小平、李富春等利用欧洲这个马克思主义发源地的有利条件,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逐渐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11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张申府应聘到法国巴黎里昂中法大学任教。李大钊、陈独秀委托在留学生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1921底,旅法华人中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张申府、赵世炎、周恩来等都是其成员。
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为有效地团结教育广大旅欧青年,决定尽快建立旅欧青年共产主义团体。
在谋生存、求真知的过程中,勤工俭学学生逐步分化:主张通过抗争获得政府资助来谋取生存权的留学生成立了工学世界社,聚集在巴黎以南卢瓦雷省的小城镇蒙达尼,被称为蒙达尼派,以蔡和森为代表;主张张勤工俭学、自谋出路的留学生成立了劳动学会,聚集在法国中部重工业城市克鲁邹,被称为勤工派,以赵世炎为代表。尽管两派在在一些问题上有分歧,但彼此信仰相近。
1921年2月28日,由于华法教育会决定不再资助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北洋政府也拒绝给予救济,蔡和森等领导旅法新民学会会员和工学世界社社员联合巴黎附近的400多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前往中国驻法公使馆请愿,提出“生存权”和“求学权”的口号。巴黎警署对二二八运动进行镇压。
9月初,由中法合办的里昂中法大学复课,校方在国内招收大量自费生,将在法的勤工俭学学生排斥在外。蔡和森、赵世炎等发动留法勤工俭学学生100多人前往里昂中法大学进行交涉,遭到法国警察镇压。
“争回里大”抗争的失败,使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等进一步认识到在勤工俭学学生中建立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统一的旅欧青年团组织的必要。周恩来在长达3万字的长篇通讯《勤工俭学生在法最后之命运》中写道:
“途穷了,终须改换方向。势单了,力薄了,更需联合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声嚷道:‘世界的工人们,联合起来啊!’他们如今也觉悟了:‘全体勤工俭学的同志们,赶快团结起来啊!’”
其实,在二二八运动不久,一些先进分子即感觉到团结起来的必要。赵世炎从克鲁邹致信在蒙达尼的蔡和森,提出成立一个包括留法学生和华工中优秀分子在内的共产主义组织的主张。蔡和森很快回信表示同意,并主张共产主义组织用少年共产党的名称。这便是成立旅欧青年团的最初酝酿。
1921年底,为了把勤工俭学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团结起来,周恩来和赵世炎托人带信约在蒙达尼的李维汉到巴黎会面。经过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应尽快成立旅欧青年共产主义组织。会面后三人分头进行筹备工作。周恩来经常奔波于柏林和巴黎之间,在勤工俭学学生中宣传共产主义,李维汉也积极在勤工俭学学生中作宣传工作。赵世炎先后两次给因参加“争回里大”抗争被驱逐回国的中共党员陈公培写信,报告欧洲方面筹备青年团的情况,要求速寄相关材料。
经过周恩来、李维汉、赵世炎等卓有成效的宣传组织工作,把信仰共产主义的旅欧革命青年联合起来的条件业已成熟。
1922年6月3日,旅欧青年团组织在巴黎西郊的布伦森林中召开成立大会。出席大会的18名代表代表旅居法、德、比三国的38名团员。会议通过了组织章程,确定组织名称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举产生了少共中央执行委员会,赵世炎任书记,周恩来任宣传委员,李维汉任组织委员。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建立时并不知道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已于5月在广州召开,且通过了团的纲领和章程,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即于1922年10月召开大会,举行全体总投票,票决是否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票决结果——一致同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会后周恩来和赵世炎筹集路费,派李维汉持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给团中央的信回国与团中央接洽。这封信诚恳地声明,愿附属于国内青年团为其旅欧之部。在等待团中央答复时,陈独秀率中共代表团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抵达莫斯科。周恩来等闻讯后即去信表示敬意,并声明已向国内提出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请求。陈独秀复信提出,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党,建议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将“少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改为“执行委员会”。
1923年2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临时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讨论改组问题。会议明确规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本团上级机关”,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大会通过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改选了领导机构。
这时,中央已决定派赵世炎等12位同志到苏联东方劳动大学学习。会议选举周恩来等5人为执行委员,周恩来任书记。
1923年2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郊外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图为会议代表
这次会后不久,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收到了1923年1月29日中央正式同意他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来信。周恩来代表旅欧共青团执行委员会向团中央写了《报告第一号》:
“我们现在已正式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旅欧成员了,我们已立在共产主义的统一旗帜之下,我们是何其荣幸!你们希望我们‘为本团的勇敢忠实的战士’。我们谨代表旅欧全体团员回说:‘我们愿努力毋违!’”
旅欧青年团组织成立后,为了适应思想理论战线斗争的需要,于1922年8月1日创办机关刊《少年》,后改名《赤光》。《少年》《赤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1926年年初,由于成员陆续赴苏学习或回国,旅欧共青团结束工作。在短暂的4年里,旅欧青年团不仅在开展勤工俭学学生运动,坚持革命统一战线,宣传马克思主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且也为中国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骨干。